据Mining.com网站报道,澳大利亚和欧洲研究人员与联合国合作开发了一种工具,可以对每个国家资源消耗进行跟踪。
物质足迹指标(Material Footprint Indicator)对每个国家的国际材料供应链报告进行监测,提供各国物质足迹方面的可靠的、基于科学的信息。
本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将国家物质足迹定义为国内消耗的原材料,说明这些资源来源于世界哪个地方。比如,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日本造汽车所需材料要计入澳大利亚的物质足迹。
在单个国家分析模块中,则通过他们对生物质、化石燃料和矿物等原材料的消耗等指标来进行社会、生产和消费系统的数据分析。
另外,某国(国内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要与该国整个商品和服务供应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比对。因此,国内排放量和碳足迹都被视为“全球变暖潜力”。
将每个国家在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比如空气污染、可持续土地利用以及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热点进行综合分析,该工具的研发人员估计,自从1970年以来,全球物质足迹已经翻了两番,而且未来几十年还看不到明显下降的迹象。
“全球物质足迹的规模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废物和污染结果”,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城市和工业转型工作组长、该项目研究人员之一的海因茨·桑德尔(Heinz Schandl)在媒体发布会表示。“只有大幅减少某些行业,比如建筑和交通商业高碳材料的占比才能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虽然该工具可以利用各国提供的现有数据,但现在还没有建立一种能够持续和及时地获取世界各国物质足迹详细信息、使得各国能对自身物质足迹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国家对比的国际报告机制。
该工具将使得政府机构、统计部门、学者、顾问及从业者支持基于证据的决策,以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足迹。“物质足迹指标为衡量与一个国家需求相关的环境压力提供了一种综合计量方法”,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汤米·维德曼(Tommy Wiedmann)表示。
维德曼指出,发达国家物质足迹最高。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房子更宽敞,基础设施更多,消费群体更大。
维德曼及其同事认为,需要远离高物质消耗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注重可重用性(Reusability)、可修复性(Repairability)和可回收性(Recyclability)。
|